胃鏡檢查需要多久做一次?胃鏡檢查真的會很難受嗎?


  目前國內胃鏡檢查已廣泛普及,即使在鄉鎮衛生院也能開展此項目。胃鏡檢查的可及性高、等待時間短、費用低廉,醫保農保均可報銷等諸多優點讓普羅大眾逐漸能夠接受這項檢查方法。今天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胃鏡檢查都適合哪些患者?不適合哪些患者?檢查前後都有什麼注意事項?

  胃鏡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在胃鏡的高清攝像頭下可以很直觀地觀察到食道、胃以及十二指腸的病變,並取活組織做檢查,以明確辨別病變的性質,是增生、炎症,還是早癌等。

  哪些患者建議做胃鏡檢查?

  1.存在任何胃腸道不舒適的症狀,比如噁心、嘔吐、上腹疼痛、上腹撐脹、反酸、胃灼熱等,懷疑可能是食管、胃或十二指腸有病變的人群。

  2.幽門螺桿菌的檢查結果陽性,懷疑有胃部病變的人群。

  3.大便潛血陽性、懷疑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不明的人群。

  4.有胃癌、食管癌等家族史,且出現上消化道不適症狀,懷疑有上消化道疾病的人群。

  5.已確診的上消化道病變,治療後需繼續隨訪或觀察療效的人群。

  6.需要進行鏡下治療的人群,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行套扎或注射硬化劑、胃癌早期行鏡下黏膜剝離術(ESD)等。

  哪些患者不適合/不能做胃鏡檢查?

  不能做檢查者: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休克、不能合作、有嚴重的上消化道急性炎症和臟器穿孔等。

  不適合做檢查者:心肺功能不全、有出血傾向、血紅蛋白低於50g/L、嚴重脊柱畸形、食管或十二指腸巨大憩室等。

  胃鏡檢查需要多久做一次?

  1. 45歲以上的健康人群體檢時最好做一次胃鏡檢查。

  2.之後根據第一次胃鏡檢查結果判斷是否每年都要做。比如結果顯示食管和胃均沒有問題,或者只是淺表性胃炎,建議之後可以每3~5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如果結果顯示食管有輕度異形增生、炎症,胃部有萎縮性胃炎,或者還有一些其他問題,則建議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甚至每半年做一次。

  胃鏡檢查真的會很難受嗎?

  普通胃鏡檢查會讓患者感到一些不舒服,一方面是因為胃鏡需要通過患者的咽喉部才能進入消化道,在通過咽喉的過程中會引起咽部的反應,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

  另一方面在胃鏡操作時,醫師為了看清胃部結構、黏膜表現等,往往會向胃裡注入氣體或生理鹽水,使得患者有腹脹等不舒服的感覺。

  對此醫護人員也往往會採取一些簡單的應對方法,比如指導深呼吸,讓患者慢慢吸氣再慢慢呼氣,可以一定程度的減輕噁心、嘔吐。再比如輕輕按壓患者的耳垂來分散注意力,可以有效緩解焦慮症狀。

  而選擇無痛胃鏡檢查就沒有上述種種的不舒服情況。無痛胃鏡是在普通胃鏡檢查的基礎上,先通過靜脈注射一定劑量的短效麻醉藥,讓患者迅速進入鎮靜睡眠狀態,使其在無知覺中完成胃鏡檢查。對於不耐受普通胃鏡檢查的患者來說,無痛胃鏡檢查可以作為首選。

  胃鏡檢查前後需要注意些什麼?

  1.一般進行檢查之前,需禁食8小時,禁水6小時,胃癱、胃瀦留等的患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相應延長禁食水的時間。

  2.檢查前注意停用一些相關藥物,比如長期服用活血化瘀的藥、降糖的藥或抗抑鬱藥等;長期服用抗凝藥者,需停藥7~10天,避免增加出血風險。

  3.長期服用降壓藥者可在檢查當天的早晨用一小口水將降壓藥送服,預防在檢查中發生血壓過高的不良反應。

  4.無痛胃鏡檢查時要有家屬陪同,需提前到內鏡室找到麻醉醫生進行麻醉前評估並預約時間。

  5.檢查後需禁食水2小時,此時咽部麻醉作用還未消失。2小時後先試着小口飲水,如果未出現嗆咳及吞咽困難,可逐漸進食溫軟食物。

  6.若在檢查中取了活檢,則患者要在24小時內進食溫涼的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麵條等。從而減少對黏膜的刺激,利於破損黏膜的修復。

  7.檢查結束後部分患者可能會有咽部疼痛及聲音嘶啞,一般3~5天能自行緩解。

  8.無痛胃鏡檢查後當天禁止開車或從事高空作業及簽署機密文件等活動。

  麻醉復甦室

  總而言之,胃鏡的應用對上消化道疾病的診斷治療意義重大。至於患者該不該做、能不能做胃鏡檢查,還需要專業的臨床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判斷,進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檢查的質量。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