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胃腸鏡檢查至關重要,常規胃腸鏡vs無痛胃腸鏡!


  健康體檢 預防先行

  胃腸鏡檢查是發現消化道早癌的重要手段,但生活中還是有不少人談“鏡”色變,不願意或懼怕做胃腸鏡檢查,導致錯過了胃腸道腫瘤的最佳治療期。

  關於胃腸鏡檢查,目前存在哪些誤區?常規胃腸鏡和無痛胃腸鏡如何選擇?

  胃腸鏡同時做?

  若患者只是出現上消化道症狀,例如上腹疼痛、反酸、燒心、打嗝等,可以選擇做胃鏡檢查;若長期有下腹疼痛、腹瀉、便秘、便血等下消化道症狀,可以進行腸鏡檢查。如果同時出現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症狀,可以考慮合併胃腸鏡檢查。

  胃腸鏡檢查是否同時做,醫生一般會尊重患者意願。臨床上,超過 70% 的患者會選擇合併胃腸鏡檢查。

  沒有症狀不做胃腸鏡,這是不少人的觀念誤區之一。

  無症狀是消化道早癌的一大特點,一旦出現明顯的臨床反應再做檢查,腫瘤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對此,醫生建議,40 歲後應定期做胃鏡檢查,45 歲後定期做腸鏡檢查。

  什麼樣的人需要做胃鏡

  有胃病症狀的患者,需要做胃鏡明確診斷,例如上腹痛,反酸,燒心,噁心,嘔吐,上腹脹,黑便,嘔血,嘔吐咖啡樣物質,吞咽困難,不明原因消瘦,體重下降,不明原因貧血等症狀。

  在體檢的時候,會有抽血,彩超或者CT檢查的項目,這些檢查有可能發現異常,提示有胃病的可能,例如抽血發現腫瘤標誌物CEA,CA-199,CA7-24升高,大便化驗潛血陽性。彩超或者CT等檢查,發現胃壁增厚,胃占位性病變,食管增厚等等,考慮為食管或者胃部的疾病,需要進一步確診,那就需要做胃鏡檢查。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對於普通人群,即使沒有任何的不舒服,也應該接受胃鏡的篩查。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的定義為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者,建議其作為胃癌篩查對象人群:

  ①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②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④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⑤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醃製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什麼樣的人需要做腸鏡

  高危人群:

  ①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

  ②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③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④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慢性便秘(近2年來便秘每年在2個月以上);慢性腹瀉(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發生在近20年內,並在事件發生後對調查對象造成較大精神創傷或痛苦);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史。

  符合以上任何一項或以上者,列為高危人群。

  常規胃腸鏡vs無痛胃腸鏡

  相比於傳統胃腸鏡,無痛胃腸鏡具有以下優勢:

  疼痛減輕:由於患者在檢查過程中處於麻醉狀態,幾乎感覺不到任何疼痛,讓您輕鬆度過檢查過程。

  時間縮短:由於患者沒有痛苦,檢查過程更加順暢,所需時間相對較短。

  病人滿意度高:患者對無痛胃腸鏡的滿意度大大高於傳統胃腸鏡,更容易接受複查。

  以下人群不適宜做無痛胃腸鏡:

  1.患有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2.張口障礙、下頜活動受限、嚴重肥胖以及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綜合症患者不適宜做無痛胃腸鏡。

  3.非呼吸系統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風、昏迷、肝腎衰竭、嚴重貧血以及高齡衰弱等一般情況太差者。

  4.消化系統疾病如食管、賁門、幽門和腸梗阻、嘔吐嘔血者、存在瀦留液反流誤吸者。

  5.孕婦不宜做無痛胃腸鏡。

  6.對麻醉藥物過敏者不宜做無痛胃腸鏡。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