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鬧肚子”?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健康問題!


  有些夥伴容易因為吃喝模式出現消化不良:

  吃一點就撐,是不是吃傷了?

  肚子會莫名其妙咕嚕咕嚕的又疼又脹...

  吃完飯感覺肚子特別飽,一整天都不想吃飯。

  其實,

  肚子脹氣根據位置不同分為胃脹氣和腸道脹氣:

  胃脹氣與飲食有關,腸道脹氣與消化有關。

  胃脹氣

  胃脹氣通常是由於進食過快、飲水不慎、過量攝入碳酸飲料等導致不知不覺地吞下大量氣體所致。這些氣體在胃內積聚,通常以打嗝的形式排出。偶爾打嗝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伴隨燒心、反酸、脹痛等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腸道脹氣

  腸道脹氣表現為下腹部有異物“遊走”的感覺,嚴重時還會伴隨著腹痛。這是因為未被充分消化的食物在腸道內被菌群分解產生大量氣體,尤其是食物殘渣越多,產生的氣體也就越多。如果經常在飯後出現脹氣,建議就醫檢查,排除腸炎、腫瘤或腸道易激綜合征等可能。

  01肚子脹氣的常見原因

  飲食不當:過多攝入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高脂食品、碳酸飲料等,導致腸道內氣體積聚。

  腸胃疾病:胃炎、胃潰瘍、腸炎等疾病會影響氣體排放,導致肚子脹氣。

  消化不良:攝入的營養物質無法被有效吸收,腸道內細菌失衡,進而導致脹氣。

  便秘: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壓迫腸道,使氣體無法順利排出。

  吞咽空氣:緊張、焦慮等情緒導致吞咽空氣增多,從而引起肚子脹氣。

  02肚子脹氣的危害

  影響消化功能:脹氣導致腸道內壓力增加,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疼痛:脹氣可能導致腹部疼痛,影響生活質量。

  腸胃疾病加重:脹氣可能是腸胃疾病的信號,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病情惡化。

  情緒波動:肚子脹氣可能導致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影響人際關系。

  睡眠質量下降:腹部不適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影響身體健康。

  03預防肚子脹氣的方法

  調整飲食習慣:避免過多攝入產氣食物,適量攝入高纖維食物,促進腸道蠕動。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攝入過期、不健康的食物,預防腸胃疾病。

  保持良好作息: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於腸胃健康。

  增加運動:適量運動有助於改善腸道菌群平衡,預防肚子脹氣。

  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調節情緒,避免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

  積極治療:如有腸胃疾病,應按照醫生建議進行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醫生提醒:如果脹氣時間持續較長,對正常的生活工作產生影響,同時出現發熱、嘔吐、腹瀉、腹痛等情況,一定要警惕,可能是因為消化系統相關疾病導致的,比方說腸道疾病、胃部疾病、腸道排空障礙。這些疾病的發生都會導致自身排氣功能的減弱。

  建議經常“鬧肚子”的夥伴們進行胃腸鏡檢查,及時發現健康問題。

  4招對付它 ,讓腸胃“消消氣”

  01輕輕揉腹

  飯後輕輕揉搓腹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等,但不建議空腹或者過飽時揉搓,揉搓也不要太用力了,而且這招不太適合有腸炎、闌尾炎等急症炎症者使用,否則可能導致炎症擴散。

  02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

  吃飯要專注吃,細嚼慢咽,給食物充分分解的時間,吃飯時最好也不要喝太多水或者猛說話,三餐定時定量,這樣胃腸功能才能正常運作。

  03少吃易“產氣”的食物

  如番薯、土豆、洋蔥等產氣食物可以酌情減量,多吃一些可以“順氣”的食物,比如綠茶、山楂、小米粥、蘋果等等。

  04運動

  如每頓飯吃完後,不要馬上就坐著/躺著,多站立、多走動,刺激腸胃蠕動。

  最後提醒,一些老人合並其他疾病,如膽囊炎、膽石症、胰腺炎、胃炎、潰瘍病等,都更易產生腹脹症狀,這些都會導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要及時篩查,及早就醫。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