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結直腸癌的患病人數一直在不斷攀升中,對國人而言,腸道健康已經是一個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且腸道疾病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那就是“隱蔽”,往往在早期很難通過明顯症狀發現。這也正體現出了腸鏡檢查的重要性。就身體健康方面而言,定期積極的做腸鏡檢查,好處多多。 什麼是腸鏡 腸鏡檢查就是通過肛門插入一根軟管,通過軟管前端的“攝像頭”查看整個大腸的技術。通常腸鏡內部還有可以放置操作器械的通道,從而能夠在腸鏡下鉗取組織做病理檢查,甚至進行切除病變等操作。 哪些人需要做腸鏡 目前大腸癌呈現高發趨勢,對於沒有任何症狀的成年人,為了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從40歲開始建議每5-10年做一次腸鏡檢查;對於有高危因素人群,需要在40歲以前就開始檢查,並且增加檢查次數。 為什麼要做腸鏡 約95%的腸癌是腸息肉演變而來的,腸鏡可以輕易發現息肉,並能順便切除,就從根本上杜絕了腸癌的發生。 腸鏡進入腸道後,能清晰地觀察整個腸道內壁,小到1-2mm的東西,像小米那麼大的也能看得見。 因為胃腸、食管等這些器官是空腔器官,其他檢查如彩超、CT等都不能發現息肉和早癌,只有通過胃腸鏡。 因此,腸鏡是發現腸道疾病的金標準。 做腸鏡痛苦嗎 如今隨着插鏡技術的提高,插鏡痛苦已明顯減少;檢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脹痛或牽拉感覺,此時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積極配合,就能更順利完成。即使是在鉗取腸道里的異物如息肉時,因為息肉上沒有神經分布,鉗取時也不會感到疼痛。 絕大部分人都可在不用鎮痛藥的情況下耐受腸鏡操作,但如果還是“心惶惶”,也可選擇麻醉下的無痛腸鏡,睡一覺起來就完事。做完腸鏡後如果出現腹痛、腹脹等,可輕輕揉一下腹部或是稍微走動一下,均有助於緩解,倘若腹痛腹脹等症狀持續很久或是出現便血等,就要及時來找醫生了。 腸鏡前的準備工作 1、病人準備:主要是禁食和排空腸道。檢查前1天不吃蔬菜、水果、豆腐、牛奶,建議只進食粥、粉、面、飯、肉類,晚餐進食魚片或瘦肉粥。當天早晨禁食,檢查前3-4小時服用瀉藥,排空腸道。婦女月經期間、妊娠等不能進行腸鏡檢查。 2、停用藥物:醫生評估病情,需停用抗凝藥物。高血壓患者,在檢查前2小時服用降壓藥。糖尿病患者,當日檢查前暫停一次降糖藥。 3、檢查前相關檢查:心電圖、血常規、凝血功能等。 4、醫生對患者病情評估,詢問病史,了解檢查適應症,有無禁忌症,對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恐懼心理。 多久做一次腸鏡合適 專家表示,腸鏡的時間間隔,並沒有統一的標準,而是要根據不同人群的具體情況要求。 (1)針對40歲以上的普通人群,建議每隔5到10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2)因為腸癌,結腸癌等存在遺傳性,如果存在2個以上的直系親屬存在腸癌或腺瘤疾病,則建議30歲左右開始進行定期腸鏡檢查,每隔5年一次。 (3)存在腸道疾病病史者。建議每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 (4)患有特殊性質的腸道疾病。例如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幽門螺旋桿菌突變等,建議20到25歲即可開始定期的腸鏡複查,每隔2到3年間隔一次。40歲以後,改為1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預防間期癌症的可能性。
深圳體檢 | 為什麼要做腸鏡?哪些人需要做腸鏡?
發佈時間:
—-
來自:

諮詢醫生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