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化道癌症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處於疾病的中晚期階段,錯過了治療時機。幸運的是,腸鏡檢查作為一種關鍵手段,能夠幫助我們早期發現消化道癌症,從而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因此,將腸鏡檢查納入常規體檢項目,對於早期診斷消化道癌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為什麼要做腸鏡? 腸鏡檢查是一種內鏡檢查技術,通過將柔軟的內鏡插入肛門,醫生能夠直接觀察到整個結腸和直腸的內部情況。 事實上,約95%的腸癌是腸息肉演變而來的,而腸鏡不僅能輕易發現這些息肉,還能在檢查過程中順便將其切除,從根本上杜絕了腸癌的發生。 腸鏡進入腸道後,能清晰地觀察整個腸道內壁,即使是小到1-2mm的病變也能被清晰地觀察到。由於胃腸、食管等器官是空腔器官,傳統的彩超、CT等很難發現早期息肉和癌症,而腸鏡檢查則能夠提供直觀的肉眼觀測,因此被譽為發現腸道疾病的“金標準”。 腸鏡檢查的適用人群 腸癌的高發年齡是55歲之後,而息肉變成癌需要5-15年的時間。因此,我們建議從40歲開始就進行第一次腸鏡檢查,並根據檢查結果決定後續的檢查頻率。對於具有高風險因素的人群,應縮短腸鏡篩查的時間間隔,高危人群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根據《中國結直腸癌早診早治專家共識2020》,以下人群應立即進行腸鏡檢查: ①年齡≥40歲,無論男女; ②長期抽煙、喝酒的群體; ③有結直腸息肉或結腸癌家族史; ④進行膽囊切除的群體,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⑤長期缺少運動,高脂肪飲食,高鹽飲食者。 ⑥長期便秘,腹瀉,有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消瘦的群體。 ⑦炎症性腸病、家族性息肉病。 腸鏡檢查能發現哪些疾病? 飲食不僅是一種減肥方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教會我們如何與食物和諧相處,享受健康而美好的生活。 腸鏡檢查不僅是一種篩查手段,更是確診大腸癌的“金標準”。通過腸鏡,醫生能夠直觀地觀察到結腸和直腸黏膜的微小變化,從而診斷出腸炎、腸結核、腸息肉、腺瘤、大腸癌等40餘種疾病。在檢查過程中,醫生還可以使用活檢鉗取得病變部位的小塊組織,進行進一步的病理學檢查,以確定病變性質。 大腸癌早期症狀既不明顯也不典型,容易漏診。然而,大腸癌又是一種早期治癒率高的癌症。從良性腫瘤發展到惡性腫瘤,通常需要15年以上的時間。如果能夠早期發現並進行手術切除,治癒率可達90%以上。 在中國,許多人生病時傾向於忍耐,認為拉肚子、便秘等是小病,不願意及時就醫。然而,這種做法潛藏着很高的風險。雖然有些疾病可能只是小問題,或者不能立即治癒,但通過腸鏡檢查,至少可以明確診斷,避免病情的延誤。
哪些人必須做腸鏡檢查?別等患病再追悔莫及!
發佈時間:
—-
來自:

諮詢醫生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