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能看到什麼?這六類人應該定期做腸鏡,千萬別偷懶!


  腸鏡既是大腸癌的篩查手段,又是其確診的“金標準”。腸黏膜的微小變化能被直觀看到,這有助於醫生診斷腸炎、腸息肉、腺瘤、腸癌等40餘種疾病。

  一般較小的息肉,會在胃腸鏡檢查時,利用活檢鉗將其鈍性鉗除或用電流、微波等將其灼除。醫生還可用活檢鉗取得小塊組織,以對病變部位定性。

  腸鏡檢查主要是從患者的肛門進入,觀察到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回盲部以及一部分迴腸,從黏膜側來觀察患者的結腸病變,那麼做結腸檢查究竟能診斷哪些疾病呢?

  ◆結腸息肉

  腸鏡檢查能夠診斷結腸息肉,在所有腸道疾病中,息肉的發病率最高。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的預後與早期診斷密切相關,早發現早期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是改善預後、提高生命質量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為累及迴腸、直腸、結腸的一種特發性腸道炎症性疾病。

  ◆結腸黑病變結腸壁正常情況下是粉紅色,但若長期便秘、腹脹,結腸黏膜就會慢慢變成黑色,被稱作結腸黑變病。

  這六類人應該定期做腸鏡,千萬別偷懶!

  原則上,年齡在40~74歲的居民,都屬於腸息肉及結直腸癌的篩查人群。

  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50歲以上者去做一次腸鏡;如家裡有患腸癌的親屬,最好40歲甚至35歲就開始篩查。

  這六類人應該定期做腸鏡,千萬別偷懶!

  ▶有腹瀉、血便、腹痛、大便不成型等大便習慣改變的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

  ▶既往接受過膽囊切除手術或有血吸蟲病的

  ▶不明原因消瘦或貧血的

  ▶既往有大腸癌病史或結直腸息肉病史的

  ▶年齡≥45歲的健康人群

  因此,建議45歲以上人群最好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對腸癌的預防有很好的效果。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