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要40歲做第一次腸鏡?哪些人建議行結腸鏡檢查!


  腸鏡能完成全結腸和小腸末端的檢查,是下消化道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手段。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金標準。

  為啥要40歲做第一次腸鏡?

  這個過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發現並及時切除掉,以絕後患。大多數的腸息肉在人三十幾歲就開始長了,到40歲左右就更多了,到了五、六十歲,超過1/3的人都有。我們想要發現早癌及癌前病變,就趕到它變壞之前,那就是40歲以前,甚至35歲以前做腸鏡發現它!

  那是不是做一次就萬事大吉了呢?或者說把息肉切掉就永遠沒事了麼?

  真不是!

  腸道腺瘤性息肉復發過程很複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可以這麼理解:腸息肉切除後,導致腸道長息肉的原因或環境沒有改變,這片“土壤”還是容易滋生息肉的。

  因此,如果腸鏡檢查發現有息肉,雖然予以切術,患者千萬莫大意,仍要定期複查,尤其是息肉數目較多、息肉大、腺瘤性息肉者更要複查!

  符合以下條件者,建議行結腸鏡檢查。

  1) 40歲以上人群,大腸腫瘤普查者。

  2) 家屬中有人曾罹患腸癌,或者自己曾有結腸息肉或直腸息肉者。

  3) 原因不明的長期慢性腹瀉;原因不明的便血;原因不明的消瘦、貧血者。

  4) 腹部有腫物需明確診斷者;X線鋇劑灌腸造影懷疑結腸病變者。

  5) 需結腸鏡下手術治療(如息肉切除等)者。

  6) 結腸、直腸手術後需隨診複查者。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