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是個什麼樣的檢查?做結腸鏡的目的是什麼?


  每年都會發現上百例中、晚期腸癌,其中絕大多數預後效果都不理想。是腸癌太兇猛嗎?不是,是發現太晚了! 臨床上,總能遇到不少群眾,出現症狀已經很久了,卻一直拖到便血、腹痛、消瘦、梗阻、膿血便……病情都快“火燒眉毛”了,才來做腸鏡檢查。但也有不少群眾,保健意識較強,注重體檢及疾病風險管控。當疾病處在“萌芽期”,就早發現早治療,不讓它釀成難以挽回的嚴重後果。

  有的群眾聽到“做個腸鏡”的診療意見時,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理由五花八門:怕痛、怕羞、怕喝瀉藥、怕傷到腸子和“菊花”、怕用麻藥會變傻、怕接受不了檢查結果……其中,許多害怕還是因為不夠了解“腸鏡”這種檢查方式導致的。今天就帶大家來詳細了解“腸鏡”以及“腸鏡與腸癌的相關事宜”。

  腸鏡是個什麼樣的檢查?

  簡單來說,腸鏡就是一根細長靈活的軟管,頭端裝有燈光、攝像頭以及鉗子,另外還有沖水和充氣裝置。高端的腸鏡還可以進行放大、染色等更複雜的操作。

  它從肛門進入大腸,並一直到達小腸的末端;沖水口可隨時出水沖洗腸道,充氣可使原本皺癟的腸道像氣球一樣撐開,以便醫生更好地觀察;攝像頭將在腸道內的影像實時傳到電腦屏幕上,醫生可以直觀地觀察,讓病變“一覽無餘”。

  如果發現腸道內長了異常的東西,腸鏡還可以鉗取活檢,送病理檢查。它也能夠切掉贅生物,比如息肉、腫瘤等。

  做結腸鏡的目的是什麼?

  腸鏡進入腸道後,能清晰地觀察整個腸道內壁,如米粒般大小甚至僅有1—2mm的東西都能被清楚看見。

  腸癌是我國的高發腫瘤,而95%的腸癌是一種叫做“息肉”的東西導致的(息肉就是長在腸道內壁的小肉疙瘩)。

  做腸鏡檢查時,若發現息肉,可以先取部分出來,交給病理醫生在電鏡下分析它的性質:是炎性息肉、還是腺瘤性息肉?有沒有發生不典型增生(癌前狀態)?有沒有癌細胞?然後再擇機通過腸鏡,把它切掉。

  哪些情況需要做腸鏡檢查?

  腸癌的高發年齡是55歲之後,息肉變成癌需要5—15年,因此要趕在息肉“惡變”之前進行腸鏡檢查。通常情況下,建議從40歲開始就要做第一次腸鏡。但若您的情況符合以下類型,就屬於“腸癌”的高危人群,建議儘早前往醫院完善腸鏡及相關檢查。

  •年齡≥40歲,無論男女;

  •長期抽煙、喝酒的群體;

  •有結直腸息肉或結腸癌家族史;

  •進行膽囊切除的群體,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長期缺少運動,高脂肪飲食,高鹽飲食者;

  •長期便秘,腹瀉,有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消瘦的群體;

  •炎症性腸病、家族性息肉病。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40歲以上,最好每3—5年接受1次腸鏡檢查。如果有炎症性腸病,大腸腺瘤性息肉,那麼最好每1—2年接受1次腸鏡復檢。

  這個檢查也不是需要年年做,主要根據首次檢查的情況而定。一切正常的群眾,5—10年再做下一次就行;若檢查發現問題的群眾,就要定期複查,因為息肉切掉了還容易復發。醫生會根據息肉的性質,告訴你下次複查的時間。

一站式
家庭健康管理

博愛曙光提供一站式家庭健康管理服務,為社會精英人士及其家人提供健康檢查和終身健康管理服務。

定制
專屬體檢方案

拒絕過度檢查,檢前與健康顧問一對一諮詢,為不同人群(中老年、亞健康、準備懷孕夫妻等)量身定制套餐,同時根據檢查結果,為您提供個性化健康指導。

免費
預約制體檢

採用免費預約制服務,讓您體檢更方便、快捷。檢前以電話/簡訊等形式告知次日體檢時間、注意事項等,保證服務品質和客戶感受。

專人
陪同引導

全程陪同引導體檢,包括體檢答疑、科室引導等,為您解決一切健康難題,省時更省心。並設置高端舒適的休息區,供您體檢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