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羣需要做腸鏡檢查?帶您瞭解腸鏡檢查全過程!


  結直腸癌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於全球平均水平的第3位和第2位,且發病年輕化的趨勢顯著。近年來,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生存率卻逐年下降,呈現“兩高一低”的態勢。

  該如何預防?

  研究表明,結直腸癌由結直腸息肉演變而來: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一般這個過程可能長達5-10年,也有些發展很快。而息肉絕大部分不引起症狀,主要靠腸鏡檢查發現。所以,預防腸癌需從其前身——腸息肉開始,腸鏡檢查能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害怕做腸鏡?

  很多朋友對腸鏡檢查有恐懼感,加上一定程度的僥倖心理,往往以各種理由拒絕腸鏡檢查:有的怕痛、有的怕羞、有的怕喝瀉藥、有的怕傷到腸子和“菊花”、有的怕全麻會影響智力,有的怕花錢、有的怕檢查結果自己接受不了……

  是時候打消顧慮啦!

  腸鏡檢查作為消化道疾病篩查和診斷的金標準,能提高早期結直腸癌的發現率。結直腸癌是少數可以進行且最適合篩查的腫瘤之一,所以即使您平時無明顯不適,建議也要定期做腸鏡檢查。

  下面將為您介紹腸鏡檢查過程及檢查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使您對檢查前、檢查中乃至檢查後的全過程做到心中有數。

  一、檢查前的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

  腸鏡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腸道準備的質量好壞。那麼,如何做好檢前準備呢?

  01建議在腸鏡檢查前兩三天不吃紅色或多籽食物,如西瓜、西紅柿、獼猴桃等,檢查前一天進食少渣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麪條,不要吃蔬菜、水果等多渣食物和奶製品。多數研究表明,腸道準備不充分,腺瘤檢出率將顯著降低,漏診率上升。因此優質的腸道準備,是高質量腸鏡檢查的基礎。

  02腸鏡檢查前1周需停用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泰嘉、波立維、華法林等)。

  03根據腸鏡預約時間,按清腸要求的時間節點口服清腸藥,最終以排便為清亮水樣為宜。

  04口服清腸藥過程中如出現腹痛、嘔吐、頭暈、心悸等異常情況,請暫停口服,必要時與就診醫生取得聯繫。檢查前可服用高血壓藥,糖尿病藥物可停服一次。

  二、檢查前的體位擺放

  腸鏡檢查一般採用左側卧位,鬆解腰帶,屈膝,然後護士會給您蓋上牀單。我院有專門的腸鏡檢查褲,貼心保護您的隱私。

  三、腸鏡操作的大致過程:

  各項準備結束後,醫生會將一根帶有攝像頭的軟管,從肛門進入,通過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一直到達小腸的末端,而且腸鏡可以360度觀察整個腸腔。

  由於腸道不是直的,腸鏡通過彎曲部位的時候,受檢者可能會有輕微的不適或者疼痛感,需要儘量放鬆,不要緊張。為了觀察更加清楚,醫生在做腸鏡時,需要往腸道里充氣,將結腸撐起來,讓腸粘膜充分展露,腸鏡結束後,醫生會將氣體儘量排出。

  每個人的腸腔走形、結腸的長度有所差異,腸鏡檢查的姿勢也有所差異,有時需要受檢者配合做體位的改變,左側卧位,仰卧位(雙腿曲膝,右腿置於左腿上),甚至右側卧位,有時還需要護士對受檢者的腹部進行按壓,以便更加順利地完成檢查。

  腸鏡進入到迴腸末端之後,就開始慢慢退鏡,醫生一邊退鏡,一邊觀察腸道有沒有病變,如炎症、出血、息肉、腫瘤等。

  如果醫生在任何部位發現異常,還會反覆仔細觀察,並採用染色技術及高清放大內鏡觀察,記錄異常病灶所在的部位、大小、數目等,必要時取活檢進一步檢查(病理)。

  活檢鉗從內鏡末端伸出,取一點活體組織,這就是腸鏡活檢;取出來的組織交給病理醫生,在電鏡下觀察以判斷病變的性質。

  ♐我們腸鏡檢查要求退鏡時間大於6分鐘。

  ♐如果受檢者選擇無痛腸鏡,則相當於做個淺淺的夢,過程中一般無不適感。

  ♐30分鐘後您會得到一份腸鏡檢查報告(有活檢的病理報告需要7-10天才能出來)。

  這是我院的內鏡報告

  哪些人羣需要做腸鏡檢查?

  1、40歲以上,無論男女,既往無論有無消化系統問題,建議擇期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如有陽性發現(炎症性腸病、息肉、腺瘤等),在做完治療後應按照醫生建議定期複查。

  2、有炎症性腸病、家族性息肉病;有結直腸息肉或結直腸癌家族史。

  3、進行膽囊切除羣體,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4、長期便秘、腹瀉,有排便習慣改變或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消瘦。

  5、有長期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缺乏運動,高脂肪、高鹽飲食者。

  6、體檢時發現CEA、CA199等腫瘤標誌物不明原因升高、大便隱血陽性或腸液隱血陽性的羣體。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