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程度才算“便秘”?!三天拉一次ok嗎?


  “我三天才排一次便,是不是便秘了?”

  “我每天都排便,就是排便時間很久而且很費勁”

  “總是感覺大便排不幹淨,是便秘嗎?”

  什么程度才算“便秘”呢?

  便秘的定義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排便習慣都不同。

  便秘的種類

  功能性便秘,這是最常見的。不是器質性疾病和其他系統慢性病引發的便秘,就屬於功能性便秘。

  器質性便秘,主要是腸道、肛門疾病引發的便秘。可以通過一些醫學檢查,例如腸鏡、排便造影或者是下消化道造影等,判斷便秘的原因是不是結腸癌、直腸癌等疾病引起的。

  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引發的便秘,主要是一些慢性病引發的。例如,甲狀腺功能減退時,很多人會便秘;如果糖尿病病史較長,也會影響胃腸道功能造成便秘。

  如果排便時並無明顯不適,那么這可能只是個人的排便習慣不同而已。

  既不是便秘,也不是其他疾病,

  只是生活狀態的影響,

  放松休息就好了。

  例如:

  1、緊張的生活節奏和情緒可能導致短期排便不規律,並非必然便秘。

  2、身體適應新環境需要時間,依賴於個體情況和環境因素。

  3、排便時間的變化並不一定意味著健康問題,只需注意休息和放松。

  4、長期便秘或排便不適應需要引起重視,可能提示飲食和健康問題。

  通常來說:要達到便秘的標准,

  排便次數減少,得少到小於3次/周。

  相比次數,這些症狀更值得關注——

  糞便幹硬

  排便費力排不盡

  總有肛門直腸堵塞感

  ...

  改善便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多喝水,保持適當的運動等。同時,也可以嘗試一些自然療法,比如喝蜂蜜水、吃香蕉等。當然,如果便秘症狀嚴重或者持續存在,就需要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對於便秘問題,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以下是七種便秘情況,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

  1、以前從來沒有便秘,最近開始出現便秘情況。

  2、以前有便秘問題,但最近情況明顯加重而沒有明顯原因。

  3、排便時伴有血液、黏液,或者大便形狀明顯變細,表面出現溝槽等異常情況。

  4、感覺排便不幹淨,可能出現直腸刺激症狀,提示可能存在直腸炎症或腫瘤。

  5、伴隨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的便秘情況。

  6、飲食、運動和藥物調節後仍未見好轉的便秘情況。

  7、近期明顯體重下降,需要排除糖尿病、甲亢、腫瘤等疾病;同時出現貧血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眼花,需要做血紅蛋白化驗。

  如果有上述的便秘情況

  請一定要重視!

  及時就醫檢查

  提早揪出潛在的健康問題

  避免發展成為更大的健康隱患!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