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忽視但卻很重要的體檢項目,你漏掉了幾個?


  在日常體檢中,許多人常常因各種原因會放棄某些體檢項目,比如突發事件導致不能等待、擔憂檢查可能帶來不適和疼痛、不好意思袒露隱私部位等等。

  但放棄這些項目真的對嗎?今天我們來就聊聊那些容易被“放棄”的體檢項目。

  一、容易被忽視的體檢項目

  一般檢查

  通過測量體重、身高、腰圍、血壓等基本指標,為提供醫生有關個體整體健康狀況的基本信息,這項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如營養不良、肥胖、高血壓等。

  同時,它也是疾病預防的關鍵,因為許多健康問題的早期跡象可以在一般檢查中得以觀察。

  口腔檢查

  口腔檢查是保護口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不僅有助於早期發現口腔問題,還可以預防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如不進行口腔檢查可能漏診牙齒和牙床疾病,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牙齒疼痛、感染,甚至引發全身健康問題,如牙周疾病與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之間存在聯繫。

  耳鼻喉檢查

  耳鼻咽喉與外界直接相通,是疾病的多發部位,如慢性鼻炎、鼻竇炎、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咽、喉與氣管、食管等器官的結構、生理功能方面聯繫十分緊密,一旦其中任何一個器官發病,其餘器官就很容易受累。

  眼科檢查

  眼科檢查可以檢測屈光不正、眼底病變等眼部問題,如近視、遠視、散光,以及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白內障等,幫助早期發現並及時處理眼健康問題,維護視力。

  大小便常規檢查

  常規檢查尿液和大便有助於發現腎臟、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等方面的問題,能夠及早發現和預防相關疾病。

  尿液和大便的變化可以反映出許多健康問題,如尿路感染、泌尿系結石、胃腸道疾病等,如果不及時處理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感染、疼痛和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肛門指檢

  肛門指檢分為肛外指檢和直腸指檢,肛外指檢是檢查肛門周圍皮膚及觀察有無腫塊、壓痛、瘺管等;直腸指檢主要是看受檢者直腸內是否有異常腫塊及痔瘡、退出時指套上是否染血等。

  據統計,一期直腸癌5年後的生存率高達97%,二期生存率70%,三期只剩下45%,而肛門指診是篩查肛門疾病及直腸癌最基本、有效的方法。

  外科檢查

  外科檢查給人的印象就是“這裡摸摸,那兒看看,能查出什麼來?”很多人在體檢中放棄外科檢查。其實,外科體檢能通過觸摸淋巴結、甲狀腺、乳腺、脊柱、皮膚等外觀或大小、是否有結節和腫塊,來判斷是否有腫瘤。

  二、體檢這些細節,請不要忽視!

  穿着上選擇輕便且寬鬆的服裝

  體檢中不可或缺的心電圖檢查,對於冠心病、心律失常、肺心病等多種疾病有着重要的篩查作用。

  進行心電圖檢測時,醫生會用連着電極的夾子輕輕夾住四肢,胸部也需要被吸球固定好位置。這就意味着,需要露出胸部、手腕和腳踝這些部位。如果穿着相對繁瑣的服裝,比如連衣裙、連褲襪或是設計複雜的服飾,在檢查時脫衣都要忙半天,影響體檢效率。

  仔細檢查身上是否有金屬配置

  做磁共振檢查之前,務必細緻地檢查身體的每一處,確保沒有攜帶任何金屬物品。從褲鏈到內衣中的金屬圈,再到金屬假牙,都不要帶進去。

  此外,特別要留意的是,運動褲的鬆緊帶尾端可能也含有金屬配件。

  體檢前8個小時不要吃東西

  體檢一般要求空腹採血,要求8-10個小時內不吃東西。例如,早上8點體檢的朋友,建議體檢前一天正常吃晚餐,晚餐後就不再吃任何東西了。但是對於正在服藥的人來說,應在體檢前諮詢醫生,切忌自行停藥。

  體檢前別“噸噸噸”喝水

  喝太多水可能導致尿液、血液被稀釋,影響尿液、血液分析指標;還可能會促進膽囊排空,影響彩超觀察膽囊。

  避免劇烈運動,不要熬夜

  劇烈運動後,血壓和心率都會有所波動,這不僅會促進胰島素、糖皮質激素的釋放,還會消耗大量能量,影響血糖水平。而熬夜則會打亂身體各器官的正常運作規律。為了保障體檢結果的準確性,建議體檢前三天開始,保持規律且健康的生活作息。

  每次體檢報告都要注意保存好置

  體檢報告不僅是對我們近期身體健康狀況的一個總結,更是一份重要的個人“健康檔案”。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千差萬別,如果身體出現了一些“預警信號”,醫生就能夠通過這些“健康檔案”來判斷疾病的發生和變化。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