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發現乳腺結節,到底要不要治?


  一場體檢下來

  10個女性8個有乳腺增生

  還有不少查出乳腺結節的

  很多人想不通的是

  為什麼有些結節只需隨訪

  有些卻一定要手術

  乳腺增生、結節到底要不要緊?

  先了解什麼是乳腺結節

  其實,乳腺結節只是一種現象,而並不是疾病本身。可以說“乳腺結節”像個筐,很多病都可以往裡裝,值得慶幸的是,這裡面絕大部分是良性疾病。

  乳腺結節背後這些疾病可以有,比如:乳腺增生、乳腺囊腫等;或者是良性腫瘤,如乳腺纖維腺瘤、脂肪瘤;還有就是最令人害怕的惡性腫瘤,如乳腺癌、乳腺淋巴瘤等。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幾乎沒有什麼危害的“疾病”,甚至可以說不是病。它既不是腫瘤,也不是炎症,而是乳腺在性激素周期性變化的作用下,造成乳腺正常結構紊亂。常見的小葉增生,就是乳腺增生症的一種。

  主要表現:

  ①月經前乳房脹痛,月經結束後減輕或停止,一般是雙側對稱的痛;

  ②乳腺可觸摸到瀰漫性(/囊性)結節,部分有乳頭溢液。

  乳腺增生不用怕,大多數都是正常的現象,只有極少部分(病理診斷為不典型增生的)有發展成乳腺癌的風險。

  乳腺良性腫瘤

  最常見的是乳腺纖維腺瘤,是由於體內性激素水平紊亂造成的,好發於年輕女性。

  主要表現:

  ①單發的無痛性的腫塊,直徑大多為1~3cm;

  ②外形多為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

  乳腺纖維腺瘤極少惡變,腫瘤發展也十分緩慢,若沒有症狀,也不影響工作生活,可觀察定期隨訪。

  乳腺癌

  乳腺癌發病率已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1位。一個女人,一生患乳腺癌的幾率為1/8~1/7。

  乳腺癌的腫塊特點:

  ①單發、質地較硬;

  ②邊緣不規則、表面不光滑、常為無痛性;

  ③有些伴有乳頭溢液、乳頭乳暈改變、乳腺局部皮膚改變等。

  如果腫塊有上述特徵,一定要引起重視,請儘快就醫。

  僅憑症狀明確區分三種類型的乳腺結節

  其實並不靠譜

  要診斷乳腺疾病

  還得靠影像學檢查

  哪些檢查可以診斷乳腺疾病?

  彩超

  ❶經濟、無創,是大多數人的首選,尤其適合青少年女性、孕產期婦女。

  ❷ 能清楚地分辨組織層次,發現乳腺內腫塊,並根據腫塊大小、形態、血流等初步判斷腫塊性質等等。

  彩超對於微小的鈣化灶辨識度不夠高,而乳腺組織是否鈣化,鈣化的形態恰恰是判定結節良惡性的敏感指標之一。

  鉬靶

  鉬靶可以很好彌補彩超的上述不足。能準確發現並精細描述鈣化,可以診斷無症狀或觸摸不到的乳腺癌(如乳腺導管內癌),特別適合乳房出現萎縮、腺體較少或脂肪型乳房的人。

  ❶有一定的放射性;

  ❷對腫物的分辨率不如彩超;

  ❸對於較緻密的乳腺,有時難以辨別病變性質;

  ❹檢查時要將整個乳房壓扁透視,會有點痛感,所以不適合月經期、哺乳期女性。

  磁共振

  MRI能清晰地觀察到病變,準確率更高。有些隱匿性病灶,做了彩超及鉬靶檢查仍不能判斷性質,可以進一步選擇MRI檢查。

  ❶費用昂貴,操作較複雜,不夠方便;

  ❷假陽性率高,尤其不適合體內安裝起搏器等鐵磁性物質的人;

  ❸患有幽閉恐懼症及造影劑過敏,不能俯卧位檢查者都不適合做乳腺MRI。

  生活中如何預防乳腺癌?

  1►健康的生活方式

  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情愉快。

  多運動,女性從年輕開始就應該控制體重;一項研究表明,絕經後肥胖者也較正常體重者乳腺癌發病率高。

  少抽煙喝酒,長期飲酒的女性乳腺癌風險升高。

  控制雌激素的攝入,慎吃避孕藥、蜂王漿,不用含雌激素的化妝品。

  可以適時補充維生素D,能起到一定預防乳腺癌的作用。

  保持性生活和諧,避免人流;母乳餵養可降低乳腺癌風險。

  2►定期體檢

  建議35歲以上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檢查,乳腺癌檢出率可達到85%;40歲後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

  專業篩查、定期體檢

  要求如下

  ● 一般風險人群:建議20~39歲每1-3年1次臨床檢查。40~69歲每1~2年1次乳腺X線檢查、每年1次臨床檢查。70歲以上每年1次臨床檢查。

  ● 高危人群:建議提前進行篩查(小於40歲),篩查期間推薦每年1次,篩查手段除乳腺X線檢查外,還可應用MRI等影像學手段。

  定期乳房自檢

  建議成年女性,每次月經結束後自查乳房。看看兩邊是否對稱,是否有腫塊等。雖然大部分人摸不准,但可以讓大家提高警惕。發現可疑變化時,及時去醫院檢查,千萬千萬別亂按摩、亂用藥。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