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照腸鏡的注意事項,你知道幾個?


  隨着社會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年輕人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加班常規化,飲食不規律已是常態。

  不愛吃早飯,習慣性夜宵,如此以往,身體發出危險信號,就會經常出現腹瀉的情況。嚴重者一天得拉6、7次,吃了止瀉藥也沒有明顯效果。

  這個時候想起來,要去醫院消化科看病。一般而言,醫生會讓患者做腸鏡來檢查腸道的問題。

  很多人對腸鏡不甚了解,那麼腸鏡檢查,有什麼注意事項呢?

  腸鏡檢查前需要抽血

  在正規的腸鏡檢查前,要進行抽血化驗乙肝五項、丙肝抗體、梅毒和艾滋病等傳染病指標。

  因為腸鏡檢查用的“鏡子”不是一次性的,儘管在檢查前會進行嚴格的消毒工作,但也是大家“共用”,所以在內鏡檢查前化驗傳染病指標,是十分有必要的;

  為了更好地防範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針對艾滋、肝炎、梅毒等傳染病的人員會配備專門用的“鏡子”,因此做腸鏡前需要抽血,來查驗是否有傳染病。

  患者可以網上預約好腸鏡檢查的時間,當天來即可。

  腸鏡檢查前關注飲食

  在腸鏡檢查的前三天,要在飲食上多注意,鐵劑藥品要暫時停服,只能食用半流質和低渣飲食:如牛奶、豆製品、粥、麵條、麵包等。

  有些事情需要特別注意,檢查前一天不要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否則可能達不到做腸鏡的標準。

  腸鏡檢查當天需謹記

  在醫院做腸鏡檢查前,完整閱讀腸鏡檢查知情同意書並準備好籤字,完畢後交給醫護人員。與此同時,嚴格按照清腸指導清洗腸道。

  檢查當日必須進行禁食,提前5個小時服用清腸劑(瀉藥),並準備1000~2000ml的飲用水,直到大便為清水樣便可開始腸鏡檢查。

  有一些情況需要格外注意,在服用瀉藥的時間內,如同拉肚子一樣會進行多次排便,用紙擦極易損傷脆弱的肛門黏膜,所以醫生建議拉完不要用紙擦,用偏涼的溫水沖洗更好一些,或者使用濕廁紙。

  胃腸科常見病、多發病能做到及時、準確的檢查和治療。40歲以上人群出現以下症狀,提醒您該做肛門鏡、胃腸鏡檢查:

  ◎ 慢性腹瀉、頑固便秘

  ◎ 肛門瘙癢

  ◎ 肛門有異物脫出

  ◎ 肛門有腫塊突起

  ◎ 肛門直腸有異物感

  ◎ 肛門流黏液或血水

  ◎ 肛門或肛周疼痛

  ◎ 肛門墜脹、排便不凈

  ◎ 口臭、口苦、口乾舌燥

  ◎ 食欲不振反酸、胃脹

  ◎ 上腹疼痛、長期腹瀉

  ◎ 噁心嘔吐、消化不良

  上述症狀在原有基礎上加重,應及時做胃腸鏡、肛門鏡檢查,切莫以為是小事,從而諱疾忌醫,延誤治療。

  定期做檢查的必要性

  檢查腸道內病變組織、選擇做無痛活檢、息肉、早期腸胃腫瘤等zui好的方法,可對肛腸及胃腸內部深層病灶部位進行圖像採集、實時診斷;

  醫患雙方在檢查過程中可同時清晰地觀察到放大數十倍的病灶部位,避免誤診、誤治,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