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檢查丨胃病到胃癌要經歷多久?以下6個徵兆需注意!


  胃癌常被人們稱之為“沉默的殺手”。它是發生於胃部粘膜的消化類腫瘤疾病,據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增的胃癌患者高達40萬人,患病人數占據全世界的一半,在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中發病率穩居第二名。

  眾多胃癌患者發現即被判以死刑,以為是簡單的胃部疾病,沒成想一張診斷證明了斷餘生。醫學臨床上大概有80%的胃癌患者發現即為晚期,活過5年的幾率只有20%。

  「 面對這個惡性腫瘤疾病,身體真的沒有給一絲訊號嗎? 」

  其實不然,胃癌患者在身體多個部位都能找到蛛絲馬跡,尤其是吃飯過程中,更是有蹤跡可尋,那麼胃癌患者在日常會出現哪些表現?

  1

  胃部疼痛

  正常進食時胃部並不會具有任何不適,若是在吃飯過程中感到胃部疼痛難忍,尤其是食用生硬、高熱量且不好消化的食物時,應當及時去做胃腸鏡,排查是否患有胃癌。

  有些朋友胃痛首先會想自己是不是有胃炎或胃潰瘍,但胃炎胃潰瘍的疼痛都有各自特點,有規律可循。胃癌初期患者胃部會有間歇性的疼痛,隨着病情逐漸惡化,一旦這種疼痛變得持續性、加劇且毫無規律,就應該要警惕癌變的發生。

  2

  吞咽疼痛

  胃癌患者在吞咽食物過程中,會感受到一種刺痛感與窒息感,咀嚼時,胸骨後面會產生不尋常的異物感,甚至在進食過程中也能明顯感受到有細碎的食物附着在食管壁上。

  3

  食不下咽

  胃癌患者由於胃部的惡化,會產生食欲不振的問題,就算看到再喜歡、再美味飯菜,始終提不起興趣。這是由於腫瘤細胞的大面積擴散擠壓到消化系統,致使食物殘留在消化系統後,無法正常進行消化吸收,從而產生乾嘔、反胃的表現。

  4

  大便發黑

  有些朋友胃痛首先會想自己是不是有胃炎或胃潰瘍,但胃炎胃潰瘍的疼痛都有各自特點,有規律可循。胃癌初期患者胃部會有間歇性的疼痛,隨着病情逐漸惡化,一旦這種疼痛變得持續性、加劇且毫無規律,就應該要警惕癌變的發生。

  5

  上腹出現腫塊

  留意腹部情況,如果能在心窩摸到質地堅硬、擠壓疼痛的包塊,就需要引起注意。否則隨着包塊的增大,會累及背部、胸部甚至是胸骨後,導致不適感加劇。

  6

  體重驟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減弱,容易出現食慾減退、腹瀉、乏力等症狀,這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在短期內身體發生急劇惡變,機體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出現吸收障礙,體重快速下降,有明顯消瘦,且吃藥也無法緩解病情,就可能是癌變信號。

  那麼如果出現以上症狀表現,有些症狀和普通胃病也沒有區別,我們該如何排查自己到底有沒有患癌呢?

  首先,如果是出現了黑便的情況,在排除了食物及藥物的原因的情況下,建議先去醫院做一個糞便隱血檢查,它是用來檢查糞便中隱匿的紅細胞或血紅蛋白,轉鐵蛋白一項實驗,可以檢測出消化道是否有出血的情況產生。讓病人避免一上來就做胃腸鏡這樣較複雜的檢查。

  如果是出現體重驟降的情況,可以去做一個抽血檢查一下腫瘤標誌物的指標。與胃腸相關的指標項目如下:癌胚抗原、糖類抗原199、癌抗原125、癌抗原50、糖類抗原242。以上幾個指標都可以做為篩查胃癌、結直腸癌的參考。

  如果是胃痛、吞咽疼痛、腹部有腫塊,那麼建議選擇胃腸鏡檢查、腹部CT、胃腸鋇餐檢查等項目。其中首選胃腸鏡。

  胃腸鏡檢查可以清晰明了的觀察我們的食管、胃、十二指腸、直腸、結腸有沒有出現炎症、息肉或病變。如果醫生髮現可疑病灶,還可以取活檢進行進一步的病理分析,排查是否有患癌風險。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分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