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胃腸鏡檢查越來越普及,不少人已將它列為體檢必查項目之一。但是說起胃腸鏡檢查,大家經常有很多顧慮,“哪些人需要做胃腸鏡檢查?”“檢查前需要準備些什麼?”“做胃腸鏡檢查痛不痛苦?會不會影響記憶力?”……身邊朋友都有這樣的疑問,今天,我們一起把大家關心的問題總結在一起,一次性答疑解惑,同時與大家分享胃腸鏡檢查攻略。 胃腸鏡檢查十問十答 胃腸鏡檢查是什麼? 胃腸鏡檢查是醫生藉助胃腸鏡,對咽、食道、胃、十二指腸、結腸、直腸、肛門進行觀察,必要時對可疑病變抓取“米粒大小”的組織進行檢查(病理活檢)等,進而對胃腸道疾病進行診斷,從而指導後續治療方式。 哪些人需要做胃腸鏡檢查? 1.如果您存在以下症狀:吞咽困難、燒心、噯氣、反酸、腹脹、腹痛、腹瀉、嘔血、便血、黑便、消瘦及不明原因貧血等;或者其他相關檢查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疾病,建議及時行胃腸鏡檢查。 2.如果沒有任何消化道症狀,建議以下人群進行胃腸鏡篩查。如年齡≥40歲;合併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長期吸煙、酗酒、飲食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人群(喜食咸、醃、熏、煎、烤、炸等食物);有胃腸道腫瘤家族史及近期明顯消瘦;經常服用抗凝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激素等情況。 普通胃腸鏡檢查難受嗎? 普通胃鏡是什麼感受呢?排江倒海、噁心乾嘔、眼淚直流、憋氣打嗝、嗆咳、緊壓感和噁心感、不由自主想拔鏡子......主要原因是胃鏡開始時撲面的緊壓感,從口腔過咽喉部,咽反射出現噁心、乾嘔等,隨着檢查的推進,觀察食道和胃時會注氣,加上鏡子的推拉及翻轉,會出現胃飽脹感及打嗝,腹部排江倒海感等,但是按照醫生和護士老師的提示進行配合,充分放鬆,可以將不適感降至最低。 普通腸鏡又是什麼感受呢?腸鏡在做的過程中,會有一種里急後重(想要排便)的感覺,並且是持續性的,因為檢查過程注氣會有腹部脹痛的感覺,直到檢查結束,醫生負壓抽吸腸道氣體後得到緩解。另外,在醫生進鏡的過程中,由於鏡身成袢或過彎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嚴重者需中止檢查。 無痛胃腸鏡是真的沒有痛苦嗎? 普通胃腸鏡+麻醉=無痛胃腸鏡。檢查前在檢查者的手背上打一顆留置針,通過這個留置針就可以靜脈推注麻醉藥品,睡一覺就可以完成整個胃腸鏡檢查,沒有前面所述的普通胃腸鏡檢查的痛苦。但檢查前需要對患者進行麻醉風險的充分評估,看是否有無痛胃腸鏡檢查的禁忌,以有效保證您的安全。 做胃腸鏡前為什麼都要做心電圖檢查? 心臟就好比房子,有結構、電路、水路。心電圖就是看電路(評估心臟電生理功能)。若您平時就有心慌、胸悶、走路或上樓梯比較累等情況,可能存在心臟疾患。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普通還是無痛胃腸鏡,都可能發生各種意外,因此完善心電圖檢查非常有必要。 如何做好胃腸鏡檢查前準備? 胃腸鏡檢查前,一般禁食至少6小時,禁水至少2小時。如患者存在胃排空功能障礙或胃瀦留等情況,應適當延長禁食與禁水時間。所以,只要當天吃了早餐,都不建議行胃腸鏡檢查。 很多人都覺得腸鏡前口服瀉藥特別難受,經常嘔吐,飲水不夠導致檢查時腸道還有很多大便,影響醫生觀察。其實,腸鏡檢查前一天不吃粗纖維蔬菜(如燕麥、蔬菜、橘子等)、帶籽類、紅色瓜果及各種豆類的食物;檢查當天禁食;腸鏡檢查前6-8h遵醫囑口服瀉藥(建議一邊喝瀉藥一邊多走動,瀉藥喝完後儘量再多喝水),這樣在腸鏡檢查時腸道就非常乾淨了;檢查前2小時禁水,避免檢查時嘔吐引起誤吸。 糖尿病患者或低血糖患者準備糖類食品,避免低血糖的發生;高血壓患者準備降壓藥,檢查當日需口服降壓藥;哮喘或有其他基礎疾病的患者自備平喘等相關藥物。 什麼是消化道早癌? 據世界衛生組織(WTO)統計,中國是世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胃癌的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平均為22.7/10 萬,位居第二;結直腸癌排第三,發病率為14.2/10萬;食管癌排第四,發病率達到12.6/10萬,因此消化道腫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消化道早癌多數患者無特殊症狀,主要好發於40歲以上的高危患者,如存在長期消化道病變、直系親屬有消化道腫瘤以及Hp感染等患者,此類患者建議行胃腸鏡檢查,必要時行精查內鏡可有效提高陽性率。隨着內鏡技術和器械的不斷發展,內鏡下切除逐漸成為早期消化道腫瘤治療的一線方法,具有創傷小、併發症少、恢復快、費用低等優點,且與外科療效相當,5年生存率均可超過90%。 如果得了消化道早癌,做胃腸鏡就一定能檢查出來嗎? 消化道早癌相比進展期癌發病更為隱匿,病變更小(甚至只有數毫米),易與良性病變(糜爛、息肉)混淆,不易被檢查出來。需內鏡醫生更為精細化的觀察,往往需要藉助色素內鏡和放大內鏡等技術
胃腸經常不適?胃腸鏡檢查攻略送給您!
發佈時間:
—-
來自:

諮詢醫生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