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胃腸鏡檢查—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日漸增強,而健康體檢也越來越多,目前大多數體檢看似全面,卻忽略了胃腸鏡檢查。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有可能被忽略的胃腸鏡檢查。 必要性與適應症 必要性:胃腸鏡檢查是一種直接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胃鏡)以及大腸(結腸鏡)內部情況的重要診斷手段,能有效發現炎症、潰瘍、腫瘤、息肉、出血點等病變,對於早期診斷和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至關重要。 適應症: ⦁胃鏡適應症:反覆或持續的上腹部疼痛、反酸、噯氣、吞咽困難、嘔血、黑便、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長期消化不良、胃癌家族史等。 ⦁腸鏡適應症:慢性腹瀉、便秘、腹痛、便血、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結直腸癌家族史、年齡超過45歲常規篩查等。 什麼樣的人群該做胃腸鏡檢查呢? ①對於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人群,建議儘早行胃腸鏡篩查,可根據胃腸鏡篩查後的結果與消化內科醫生制定有針對性的隨訪方案; ②對於普通人群,建議無論是否有症狀,45~50歲應開始接受胃腸鏡檢查; ③對於胃腸道有症狀的患者,如胃痛、黑便、胃腸手術後……都應及時做胃腸鏡檢查。 胃鏡檢查前準備 1.飲食調整:檢查前一天晚餐應提前至18:00前完成,且選擇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膩或難消化食物。晚餐後開始禁食,禁止飲水直至檢查結束。 2.藥物管理:根據醫生指示停用可能影響凝血功能或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藥、抗凝藥、非甾體抗炎藥等,通常需在檢查前數天告知醫生並得到具體指導。 3.情緒調整:消除緊張情緒,保持放鬆心態。如有嚴重焦慮或恐懼,可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使用鎮靜劑輔助檢查。 腸鏡檢查前準備 ⦁清腸準備:檢查前通常需執行嚴格的腸道清潔程序,以確保腸道內無殘留糞便。具體步驟包括: ⦁飲食調整:檢查前一天改為低渣飲食,避免高纖維食物。 ⦁喝瀉藥:按照醫生提供的方案服用瀉藥,通常需分次飲用大量清腸液,以促進腸道排空,直至排出物為清水樣。 ⦁藥物管理:同胃鏡檢查,可能需要停用某些藥物,尤其是影響腸道蠕動或影響檢查效果的藥物。 ⦁水分補充:在清腸過程中注意補充水分,以防脫水。 檢查過程與注意事項 1.檢查過程:患者通常採取左側卧位(胃鏡)或側卧位(腸鏡),醫生通過口腔(胃鏡)或肛門(腸鏡)插入柔軟的內窺鏡,通過顯示屏觀察並可能取組織樣本(活檢)、去除息肉或止血等操作。 2.配合事項:患者需遵從醫生指示,如深呼吸、放鬆身體、按要求變換體位等。如有不適,及時向醫生示意。 3.麻醉與鎮靜:部分患者可選擇無痛胃腸鏡,即在靜脈麻醉下進行檢查,全程無痛苦。 檢查後注意事項 1.飲食恢復:胃鏡檢查後一般數小時即可恢復正常飲食;腸鏡檢查後當天可先從清淡流質飲食開始,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2.觀察症狀:留意有無腹痛、便血、發熱等異常情況,如出現嚴重不適應及時就醫。 3.結果解讀與隨訪:檢查報告由醫生解讀,根據結果制定後續診療計劃。定期複查或隨訪按照醫囑進行。 風險與併發症 儘管胃腸鏡檢查是安全的常規醫療操作,但存在一定的風險,如出血、穿孔、感染等罕見併發症。嚴格按照醫生指導進行準備和檢查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這些風險。通過上述胃腸鏡健康宣教,患者應能全面理解檢查的重要意義、準確掌握檢查前後的各項準備與注意事項,從而更好地配合醫生進行檢查,提高檢查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如果有任何疑問或特殊情況,務必提前與醫護人員溝通。
【香港體檢】什麼樣的人群該做胃腸鏡檢查?
發佈時間:
—-
來自:

諮詢醫生

立即咨詢